(專題報導/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又旻)

學習的時候,最重要的腦力包括:記憶力、理解力、分析力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記憶力,古希臘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Aeschylus)就曾經說過,記憶是智慧之母,任何學習的基礎都是記憶,透過記憶我們才有辦法分析、統整、創造,所以記憶非常重要的能力。

想要擁有好的記憶力,第一步是對該事物產生興趣。常會聽到父母嘮叨小孩:「唸書都記不起來,看電視都記得住。」這就是記憶產生的關鍵,當人們面對有興趣的事物時,會展現過人的記憶能力,很多小孩並不是記憶力不好,而是對於想要記憶的科目沒興趣。

考生對該科目有興趣之後,接著就是使用記憶方法。8歲以前,小孩需要運用機械式記憶法,無法理解事物的意義,單純只是背誦下來。到了小學高年級、國中、高中之後,就要使用理解的方法來記憶,才會讓記憶更為持久。舉例來說,如果要考生直接去記憶鴉片戰爭是在西元幾年,或是道光幾年,以及導火線、條約內容等,會流於硬記死背。如果這時候可以先說明當時英國的國力、貿易模式等,就會了解為何英國對於清朝不肯開放港口通商如此反感,加上鴉片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主要財源。對比之下,就會了解戰爭的主要原因,還有日後條約內容的走向,更容易記得相關資訊。

除了理解之外,我們還可以透過聯想與感官來記憶。譬如說當我們要記得Monday這個英文單字,可以用聲音聯想成「忙day」,因為星期一是休息過後,很多事情要處理很忙。還有像是「咸豐草」,如果光是聽這個名字,一定不容易記住,但是如果加上圖片,如果還能知道名字的由來,或是真的找一株去觀賞,就會更容易記住。

英國著名的學習專家博贊(Tony Buzan)就提出兩個很重要的記憶原則,包括:聯想(Association)與想像(Imagination),聯想就是把要記憶的事物,跟已經熟悉的東西連結在一起;而想像就是去刺激腦部的創意,讓自己不受到舊有思維的侷限,願意學習新事物。透過聯想與想像,可以順利地完成「記憶」的功能。

市面上有很多記憶法,每一種都有效。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記憶方式,所以學生應該要了解是哪種方法「適合」自己,然後大量複製這些記憶經驗,如此一來就能將考試的內容內化成自己的經驗,在考場上無往不利。

■ 參考資料/超高效心智圖學習法,東尼‧博贊著,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