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運動再讀書,讓腦細胞處於最佳狀態,學習效率更高!
零時體育計畫實施的目的,是為了測試晨間運動對提升孩子的閱讀和其他學科能力是否有幫助。因為研究報告顯示,身體活動能觸發一系列促使腦細胞產生聯繫的生物變化。這些聯繫反映了大腦適應挑戰的基本能力,使大腦能夠學習新的事物。神經科學家對這個過程發現得愈多,就愈清楚一件事:
運動可以為大腦提供獨一無二的刺激,它能創造一個讓大腦有準備、有意願並有能力去學習的環境。比如有氧運動就具有明顯的調適功能,可以調節失衡的系統、強化正常的系統,也是發揮潛能不可或缺的工具。
以下的例子更足以說明一切。﹁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簡稱TIMSS,是一項用於評比世界各國學生數理知識水準的標準化測驗。TIMSS自1995年起就固定每四年舉辦一次,1999年總共有來自38國、23萬名學生參加,其中有5900名是美國學生。內帕維學區有97%左右的八年級生參加了這項測驗─不只是成績最好、最聰明的學生參加而已。他們的表現如何?
在TIMSS的科學項目裡,內帕維學區拿到世界第一,贏過新加坡和北岸聯盟;在數學項目,內帕維僅次於新加坡、南韓、台灣、香港和日本,排名第六。
因為獨特的體育教學方式的成果太令人滿意了,校方決定把零時體育計畫納入正式課程,訂為第一節「學習準備體育課」(LearningReadiness PE),並繼續進行實驗,把讀寫加強班的學生分為兩班,一班在第二節上,也就是運動效果還很明顯的時段,一班等到第八節再上。結果就跟預期的一樣,第二節讀寫加強班的表現最好。
這個計畫後來把高一以外所有需要加強閱讀能力的在校生都列為實施對象,指導顧問也建議全校學生都應該在上完體育課後,接著上他們最頭痛的學科,以便充分發揮運動帶來的成效。就像體育教師齊恩塔斯基說:「我們只負責製造腦細胞,剩下的就交給其他老師裝滿各種知識與技能了。」
(本文作者/約翰.瑞提醫師)
(摘自/聰明學習靠運動/野人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