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退化產生骨刺 並非一種疾病

時間:2016年6月1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生,我的腰椎骨生骨刺,以後會不會刺到神經啊?」、「醫師,我膝蓋長骨刺,要怎麼辦?要不要開刀?」骨刺,是許多病患前來骨科門診求診的原因。但骨刺到底是什麼呢?

林新醫院骨科主任廖宜賢指出,當人體的關節隨著長時間的使用,而逐漸開始產生關節退化、老化的現象,此時,在關節邊緣的骨端,也會因老化而會出現增生現象,形成所謂的骨刺,加上附著其上的肌腱及韌帶發生鈣化、骨化。這些改變,在X光片下就會形成突出的骨頭結構,就是俗稱的「骨刺」。因此基本上,骨刺是關節退化的自然產生的一種現象,但因為經過坊間過度誇大與資訊不夠透明,造成許多人對骨刺深感畏懼,甚至於花費許多寶貴的時間及金錢,去接受無謂的檢查及治療。

廖宜賢醫師說,骨刺常發生在身體負重較大或活動較多的關節,如頸椎、腰椎、手部、髖關節(骨輪)、膝關節等部位。這些關節經過長時間的使用,當年紀變大,關節便開始出現老化、退化,產生骨刺。除了年齡變大,關節老化會產生骨刺外;關節本身的疾病,關節的外傷病史,過度的使用或是長期的關節的壓力,都會造成關節的老化加速,提早骨刺形成。

骨剌就如同一般骨頭結構,本身不會產生症狀,也不會痛。若是發生了疼痛或神經症狀,造成的原因,常見有下列幾種:

1. 肌肉肌腱的發炎:這是在臨床最常見的情形,可能因過度運動、負重或不當的姿勢所造成,與骨剌並無太大的關聯。這類症狀的病史常常比較短,且發作常是間歇性或不定時的。病人通常只要適當的休息,姿勢改善,消炎藥物使用,局部熱敷和物理治療,大多可以得到明顯的症狀改善。

2. 關節的病變炎症:當關節的老化,除形成骨刺外,關節軟骨磨損,最後會造成關節的發炎,就是退化性關節炎。除退化外,常見關節炎的原因還有類風濕、痛風、外傷性關節炎等。另外關節的不穩定也會造成局部發炎症狀。病人症狀時間常是較為長久,而且持續的。早期的關節病變可以使用藥物,加上適當的護具與物理治療,來控制改善病情。但若關節破壞嚴重且症狀明顯,經過保守治療無效,就可能需要考慮以關節固定融合或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來治療病人症狀。

3. 神經或脊髓壓迫:常發生在頸椎或腰薦椎部位,但很少是骨刺直接壓迫神經所造成。而是因為脊椎關節退化,或是椎間盤的病變,造成了脊髓及神經通道孔洞的狹窄,而產生神經壓迫的症狀。在臨床上,除脊椎局部疼痛外,病人會出現上肢或下肢會酸痛麻的症狀,嚴重時會有肌肉萎縮無力的情形。早期輕微症狀,可以用藥物控制,加上適當的保護與復健治療。但若是症狀惡化或嚴重的病人,則需以手術做神經減壓,才能改善病情。

因此,骨刺本身是關節病變的一種現象,而並非一種疾病,也不需專門針對骨刺來做冶療。但在臨床上,必須根據病人的症狀,加上仔細的理學和影像學檢查,才能做出確切的診斷,並給予病人適當有效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