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C型肝炎Hepatitis C

C肝簡介

...

C型肝炎(HCV)是由C型肝炎病毒引起的體液傳染性疾病,目前有6種主要基因型,100種次基因型,主要基因型分別為1a、1b、2a、3、4、5、6。

在臺灣,一般成人呈現C型肝炎抗體陽性率估計約為4-5%,C型肝炎感染者約40-70萬人,台灣最常見的是HCV基因型1b,約占50-70%,其次為HCV基因型2a。以台灣目前治癒率而言,使用全口服抗C肝藥物治癒率可達90%。

C型肝炎可分為急性C型肝炎與慢性C型肝炎。C型肝炎患者中,約有15%為急性C型肝炎,症狀通常比較輕微及模糊,其中包括食慾欠佳,疲憊,噁心,肌肉或關節疼痛,體重下降,偶爾會造成急性肝衰竭。有10%-50%的感染病患會自發痊癒,而這通常發生在年輕人和女性身上。

大約80%患者在感染C肝之後容易轉變為慢性肝炎,慢性C型肝炎的定義為感染後 6個月體內仍有病毒。肝臟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會引發肝組織纖維化,約20%~30%的患者在20~25年期間容易進展至肝硬化,一旦肝硬化或重度纖維化,肝細胞極容易惡性轉變,容易發展成肝癌。

C肝症狀

一般C型肝炎潛伏期為2週~6個月。病毒型C型肝炎發病時症狀通常不明顯,若為急性感染,約20%-30%患者有臨床症狀,可能出現發燒、疲倦、厭食、隱約腹部不適、噁心、嘔吐或黃疸等相關症狀。若為慢性C肝通常症狀較為輕微,通常到末期才會有明顯症狀。

C肝傳染途徑

C型肝炎病毒主要經由血液透過皮膚或粘膜進入體內而傳染,常見途徑是經由輸血感染。過去在臺灣,輸血後肝炎約69%為C型肝炎,但自81年起,C型肝炎抗體檢驗納入血液篩檢項目之一,加上普及使用拋棄式醫療用品,幾乎已無因輸血而發生之C型肝炎。

其他感染途徑包含毒品注射、受病毒污染之注射針頭(如針灸針、紋身針、穿耳洞針)、共用沾血之個人器具(如刮鬍刀、牙刷、指甲剪、刮痧板)、或使用滅菌不完全之器械(具) 、或經由母子垂直感染方式亦可能發生感染,母子垂直感染機率約6%,如果產婦為C型肝炎合併感染愛滋病,會增加其新生兒感染C型肝炎的風險。具有感染風險之族群,例如:

  1. 1.民國81年7月之前曾接受輸血或使用血液產品者
  2. 2.接受未經篩檢之血液製劑或器官移植者。
  3. 3.共用及濫用未消毒或受到污染的針頭注射藥物之藥癮者。
  4. 4.醫療工作人員暴露於已知C型肝炎病毒感染之針扎者。
  5. 5.愛滋病感染者
  6. 6.C型肝炎感染者所生的子女。

另外C型肝炎散播並不會經由:

  1. 1.固定伴侶之性行為
  2. 2.共用飲食之器具
  3. 3.飛沫傳染

C肝預防方法

C型肝炎病毒的基因體突變率很高,因此目前C型肝炎並無疫苗可預防,建議應採取的預防措施如:

  • 使用拋棄式注射及針灸針具或使用經充分消毒滅菌之器具。
  • 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不與別人共用刮鬍刀、牙刷、針具、刮痧板、指甲剪,以免刮破皮膚或黏膜而感染。
  • 正確全程使用保險套,不從事無保護的性行為。
  • 醫療工作人員執行病患之醫療處置,如有血液暴露風險,應採取預防措施,避免相互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