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照顧好,百病不來找!

時間:2015年9月15日

腸道是人體接觸外在環境的第一道門戶,從臨床上觀察,人類的老化多半是從腸道開始。腸道中的微生物不只是好菌、壞菌的區別,它們對調節免疫力也有重要的作用,要談腸道的重要性,必須從我們每天最重要的排便說起,排便是人體自然的排泄功能,排便的狀況,可以反映腸道健康狀態。

根據台灣乳酸菌協會針對大台北區上班族女性的調查,約有4 成的粉領族有便祕情況,近8 成排便時間不定時。長期便祕者,糞便囤積在大腸無法順利排出,大腸不斷地再吸收,吸收水分的同時也吸收了毒素,長期下來,就像將劣質汽油運往全身,導致身體機能出現異常,連帶著代謝功能也會越來越差。腸壁受毒素長期刺激,極易病變而癌化,便祕而累積在體內的毒素,也可能造成部分年輕女性皮膚暗沉或易生青春痘。近年來多項國外研究證實,便祕會導致腸道內正常菌落失衡,不但減少益生菌比例,部分異常繁殖的有害細菌,更會提高患者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

腸道發警報,健康亮紅燈

腸道是人體主要的免疫器官,有70% 的免疫部隊駐紮此處。研究報告紛紛指出,腸道健康攸關人體保護力,更與許多疾病息息相關。

心情好不好,腸道也知道

腸道擁有精妙的神經系統,超過一億個的神經細胞分布於此,僅次於大腦,與大腦、身體神經系統有密切的連結。故有人類的第二個腦「腹腦」之稱。

人的情緒受血清素影響,而血清素的分泌來自於腸道,並非大腦,醫學界發現,有許多精神疾病,可藉由腸道健康獲得改善。

腸道照顧好,百病不來找!

排便不順暢?1 分鐘認清你的便秘困擾

大約有八成的民眾,終其一生曾有過不順暢的煩惱,一般來說,舉凡一天三次到三天一次,都是算正常的,短期的便秘不須太過擔心,靠著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通常就可有效緩解。針對不同類型的困擾,對症下藥,從此向難纏的便秘說再見!

弛緩型

常見情況: 常常上廁所上不乾淨有殘便感、不運動、常節食、少喝水、少吃蔬菜水果。
便秘原因:缺少運動使腸道肌肉遲緩,或是少吃蔬果導致腸道缺乏刺激。
改善關鍵: 多喝水與攝取非水溶性纖維,來促進腸道蠕動,常按摩腹部、多運動也有助於訓練腸道肌力。

直腸型

常見情況: 經常感到腹痛、糞便硬不容易排出、常有排不乾淨的感覺,忍便、不吃早餐、常使用藥物或瀉藥。
便秘原因: 常忍耐便意,抑制直腸反射機制,加上用瀉藥或灌腸,使直腸神經遲鈍,反射失靈。
改善關鍵: 請尊重便意,勿拖延不去上廁所,試著固定如廁時間,並認真地將意志力放在排便上,同時可搭配按摩。

痙攣型

常見情況: 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忙碌、便便呈顆粒狀且堅硬、睡眠不足、有時候反而拉肚子、腹部常有腫脹感。
便秘原因:心理壓力大,影響自主神經,使大腸的收縮放鬆失去規律。
改善關鍵: 多運動、適時放鬆並調整生活步調,補充不刺激腸道的水溶性膳食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