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時期所發出的咕咕聲、牙牙學語與聽覺能力之關聯

時間:2016年4月14日

整理編譯 蔡立群

嬰兒自出生後,便會自主地發出哭、笑聲。隨著年齡增長,漸漸發出咕咕聲,進而開始牙牙學語。然而,一直以來鮮少有研究針對聽常和聽損嬰幼兒的發聲數量進行比較和探討。
不過,根據2014年10月發表於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的最新研究指出,當他們在觀察聽損和聽常嬰兒的發聲表現時,發現嬰兒對於自我牙牙學語聲的聽察覺能力即為其是否願意開口發聲的動機之一。

在研究中,學者Fagan 將27位聽力正常,及16位極重度聽力損失的嬰兒(均為即將開人工電子耳的孩子),依照生理年齡配對,進行發聲數量上的比較:
1)人工電子耳植入前:發聲數量顯著少於聽力正常的嬰兒
2)人工電子耳植入後:植入並使用人工電子耳的四個月內,其發聲數量已與聽力正常者相仿

Fagan認為此研究結果支持了早期聽力篩檢和儘早植入人工電子耳的重要性,因為這讓聽損的孩子能及早聽見自己的聲音。另外,此研究團隊也發現哭泣、笑聲和一些非說話式的發聲(如咂舌音raspberry)並不會受到聽力影響。這表示嬰兒感興趣的是那些類似語音的聲音,一如他們能夠聽到自己所發出牙牙學語的聲音。

最後,Fagan也說到:「在出生後的一年中,嬰兒會透過聲音學習許多事物,並藉由『聽』去探索自己的聲音,進而學習發聲。」

原文出處:
Infants hearing ability linked to cooing, babbling activity. (2014, October 8). In The Hearing Review. Retrieved from http://www.hearingreview.com/2014/10/infant-hearing-ability-linked-cooing-babbling-activity/

參考資料:
Fagen, M. (2014). Frequency of vocalization before and after cochlear implantation: dynamic effect of auditory feedback on infant behavior.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126, 328-338.

FM系統

認識FM系統

人工電子耳

認識人工電子耳

超人的耳朵

讓我們一起戴上
超人耳朵吧!

藝文活動的輔具

進行藝文活動
助聽輔具的應用

戶外活動的輔具

進行戶外活動
聽輔具的維護

為華的故事

波動聽損
打不倒學習渴望

佶澂的故事

聽說療育
沒有速成的捷徑

寶弟的故事

寶弟人生
不能放棄的堅持

雅文聽覺口語師

我的工作是
創造奇蹟

雅文社服部主任

陪伴聽損兒家庭
挑戰人生馬拉松